学校校本培训是学校实现教师职业专业化,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教育教学发展,教师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为此,结合我校教师队伍的实际,制定学校校本培训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精神为指导,坚持以提高学校全体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素质为主要目标,以挖掘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并举、走出去和请进来互补、自主和合作互补、边学边用并举为工作原则开展校本培训,培训重师德建设、强师能培养,扬教师合作精神,解实践疑难,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工作,办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校本培训的组织
1.为切实落实校本培训计划,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 长:仇玉晨
副组长:朱 军 金开峰 褚洪军 丁 伟 高 涛 冯仁伟 李琳琳 张金国
成 员:王泽安 侯 峰 翟建国 渠玉琢 赵 伟 王开波 张忠福 赵 锋 高庆水 高成国 满 峰 徐同旭 张 恒 杨 磊 龙伟生 赵曰涛
2.由学校教科室具体负责教师校本培训的具体工作,包括教师校本培训的目标,内容安排,教师培训的资料收集,整理,教师校本培训的学时及成绩认定,教师校本培训的总结等。
三、校本培训的目标
1.通过校本培训,提高学校教师终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树立和增强以
校为本,以师为本的观念,引导教师自主学习、实践、研究、提高,成为学习型教师。
2.通过校本培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掌握课改新理念,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和参与课改的能力。
3.通过校本培训,形成良好的师德,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学风、校风,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以研促教,以教促研,提高教学质量。
4.通过校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师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发挥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教学示范、引领及辐射作用,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扩大骨干群体,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校本培训的原则
1.强化三个本位
教师本位,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阵地,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校本教研中,教师要运用新的教育理念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学生本位,校本教研以促进每个学生发展为宗旨,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教师对所任教学班级的学生要给予全方位的关注。研究学生的社会背景、兴趣、爱好、生活态度、价值观、已有知识和能力等等,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创新本位,教师要依据新理念大胆探索新教学方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构建个性化的、实效性的教学模式。
2.实施三个途径
途径一:建立良好教学研究集体,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助合作。
途径二: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交融统一。
途径三:协调好校教研部门与其他部门关系,最终为教学服务。
五、校本培训的内容
1.师德建设。
采取讲座式与自学式,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文件精神,通过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政治敏感性和遵纪守法观念;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进一步塑造教师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使全校教师真正成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基础。
2.学习教育理论,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自我反思。
学习新课程纲要,新课标修订稿,研读教育理论书籍,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扩充自己的知识视野,反思平常教育教学行为,改革教育教学评价。重在查找问题、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的自我反思,实现认识上的升华与飞跃,优化教育教学过程。
3.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活动,提升教师授课力。各教研组学期初制定活动计划,教导处每学期要组织听课互评活动,一方面听课教师能吸取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通过评课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践。各教研组成员在整个活动过程中都彼此受益,利于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以这种活动为载体,提升教师授课能力,进一步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深入。
4.积极教学中存在的难点与问题,拟定教师行动研究课题,人人参与,通过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5.全面实施对全体教师“两字一话”的练习。
6.采取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办法提高自己,促进教师自主发挥和提高。在业务学习时交流各自的经验以及自己的一些具体作法,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7.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学校政教处将定期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共同研究班级管理及学生思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要求班主任制订班主任工作日志,进一步提高理论水平。
六、校本培训的形式
1.以教研组为基地,充分发挥教研组教研阵地的作用,为教师搭建解决问题、沟通互助的平台。如: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活动;开展主题性教研活动,进行技能学习,抓住共性的问题进行全员学习和研讨,开展教师间的业务比武。
2.以课题组为阵地,教科研相组合,开展课题研究,梳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聚集关键问题,形成主打课题,搞好校本教研。近两年以《第二课堂的实践与研究》为学校总课题。
3.在校党支部、工会的协助下,做好中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工作,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净化教师灵魂,美化教师人格。
4.走校本教研与校外培训相结合之路,提升教师学历、普通话、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七、校本培训的成效
1.重视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使教师整体具有较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能较好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
2.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抓“名、特、优”教师的培养。遴选部分教师能参加市级以上骨干教师培训,申请参加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截至2010年底,培养出一批市级以上的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比例占教师总数的40%。
3.重视对学校教师教科研能力的培养,每年至少对全校教师进行5次以上的教科研培训,让60%的教师能参与教师行动课题研究。
4.重视教师基本功的培训。三年后,50周岁以下的教师100%要具有合格的山东省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证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并能使用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课堂教学。
5.重视对教师教学经验、理论水平总结提练能力的提高。要求每位教师一学年内要写有二篇高质量论文,二篇教学案例,每课时有“有感而发的教学反思”。各学科组教师参加的教学论文、案例分析、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项竞赛,不管是获奖数量和质量在市级同类学校中始终要名列前茅,在枣庄市取得好成绩。
6.三年内建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逐步完善课程实施、管理、评价网络。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